You won’t develop a disability, so will you grow old? | Different TALK S202

图片

本期是「不同TALK」系列对谈第二季的第二期。我们邀请到“轮椅上的半天”无障碍体验活动发起者吴浩波,与主理人陈紫椰一起探讨,为什么要发起无障碍体验活动?“无障碍环境”和每个人的关系是什么?从一次活动延展,无障碍体验更深远的目标是什么?

嘉宾&主持人

图片

嘉宾:吴浩波

“轮椅上的半天”无障碍体验活动发起者、无障碍环境宣传讲师。

图片

主持人:陈紫椰

中德融创工场多元融合咨询项目高级咨询师。

2022年9月加入中德融创工场,致力于通过教育提升社会包容意识。

 

 

“轮椅上的半天”——浩波的关切和行动
 
 

【紫椰】

“轮椅上的半天”是个什么样的活动?您当初为什么想发起这样的活动呢?

 

【浩波老师】

“轮椅上的半天”是一场约为半天的无障碍体验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亲身体验坐轮椅的生活场景,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并梳理社会无障碍环境存在的问题。

在轮椅上度过了18年,深感社会人士与残障人士之间的距离感。尽管许多残障伙伴积极努力地向外融合,但让社会大众走进残障人士真实生活场景的行动还做得不够多。为了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避免资源错配,我希望更多掌握社会资源的人能够了解和走进残障人士的生活。而“轮椅上的半天”正是希望通过让社会人士亲身体验残障人士的真实生活,来促进相互间的了解。 

在国家资源分配上,已投入了人力和物力来构建无障碍环境,但往往因为不了解真实情况而导致许多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例如,我们曾经前往深圳的党建服务中心和工作站,发现街道虽然建设了无障碍设施,如坡道和扶手等,但按照标准规范来看并不达标。深圳的无障碍意识已经很好,但落地实施仍存在许多问题。对于规范以及如何建设更好的无障碍环境,大家似乎并不了解。

 
图片
 过陡峭的坡道  
图片
盲道铺设到一半便被中断或占用
 
实际上,我觉得环境的无障碍难以完善,往往来源于认知上的障碍。而认知上存在障碍,我觉得是因为大家觉得无障碍跟自己没有关系。
 
 
当我们谈无障碍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什么?残障和老龄化其实不分家
 
实际上,残障群体只是无障碍环境中的其中一个使用群体。

在举办无障碍体验活动时,我们会强调这不是为了帮助残障人士,而是为老龄化社会做好准备。残障议题与老龄化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大家可能都觉得自己不会残,但是你会不会老呢?即使眼下你不需要,但你们的父母、长辈可能有需求,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提前发出这个声音,去呼唤和真正地完善生活及出行多元化场景。站在我们的角度,也不希望总打着“助残”的旗号来做事,显示出差异和优越感,我们其实也很难接受这一点。

最近颁布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特别强调了老年人群体,表明大家已经意识到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我们需要共同努力,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平等、包容的社会环境。
延伸阅读:
 
《赵红程无障碍通行,不只有轮椅人士需要|2023青年力量》

 

 
轮残障者与残障经验在残障体验中的角色
 
 

【紫椰】

我之前看过一篇论文在对残障体验作批判性讨论。文章里提到,障碍体验的局限在于,很多人只是短暂地体验过残障的状态,比如坐轮椅、比如看不见,但其实残障者更长期的日常状态是很难通过一次体验感受到的,比如在外尿急但找不到无障碍卫生间、因为长期跟他人沟通不畅带来的愧疚感…所以,如果残障体验没有带好,很容易加重参与者对残障状态的不理解,比如觉得残障人士太不容易、太不方便了,我们要更加关爱他们。

但那篇文章最后提到一个点,强调如果活动里有残障带领者的存在,活动体验或许就不会一面倒向很悲惨的氛围里。所以我想问浩波老师,在你们过往的残障体验活动里,有残障者加入活动带领,主要的效果是什么呢?

 

【浩波老师】

我们想呈现最真实的状态,我很反对为了体验而体验。身边很多人邀请我去做励志演讲,我很讨厌这个词。难道我们活着就是励志吗?不,我只是选择了与你们不同的生活和出行方式而已。

因此,在我们的活动中,往往会分享使用群体所遇到的真实问题。残障人士在分享无障碍体验时,会根据一个现象或问题,提供许多具体的例子。例如,每当我看到星级酒店里的浴缸,我都很想进去泡澡,但我却不敢,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许多人在年老之后也会想要泡澡,他们是否也会遇到类似的困惑?只是我提前遇到了这个问题而已。

 
图片
浩波在活动中为同学们分享
图片
无障碍体验合作律师辛钧辉,现场解读无障碍
 
它还是一个环境构造的问题,其实像在国外已经有那种像开门一样的浴缸。如果是我们的残障伙伴去做宣讲,他会有更鲜活的生活经历,这是一些所谓的学者未必能讲出来的例子。我觉得怎样把自己生活化的例子更多地让大众听到和理解,是很重要的事情,但现在还很缺这样的声音。 
图片
图片
 
除此之外,现在常见的残障融合方式是,残障倡导者努力地让自己更强大,强大到能发出一些声音让大家听见。我非常感动,但我觉得,这种“言传”一定要和“身教”结合起来,我们目前社会倡导和教育很缺“身教”的这一部分。

我们之前有一次活动,邀请当地人大的领导来参与。结束之后领导说:“天啊,我没想到坐在轮椅上,我颠得屁股都疼。”你看,不用我们说什么,在他们体验完道路以后,立刻提交提案来修改那条路的无障碍建设,这条路因此发生了变化。

还是那句话:“不是不理解,而是不了解。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可能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更不用谈理解了。
 
 
工具与环境的作用
 
 

【紫椰】

前段时间有条新闻,很多年轻人开始坐电动轮椅上下班。我还看过一条微博,博主说她在逛美术馆的时候,走了几个小时觉得很累,这时特别希望博物馆里安排轮椅租赁,让大家坐着轮椅去看展览。

这当然有开玩笑的意味,但是也提出一个有意思的点:轮椅的用途是什么?它是否只能被某一群体使用,还是可以根据使用场景和需求的变化,有不同作用并被不同人使用?但同时,另一群人可能会说,当前对轮椅作为出行必需品的人来说,他们的行动空间已经很小了,为什么还要有人跟他们抢占公共空间和公共用品?

不知道您是怎么看待这些看起来相互冲击的观点呢?

 
图片
短视频平台中,曾出现不少关于年轻人坐轮椅上下班的视频
文中文字:00后上班新方式,电动轮椅的市场已经开始面向年轻人了吗?
 
视频补充:https://www.douyin.com/search/%E5%9B%9B%E8%BD%AE%E8%BD%AE%E6%A4%85%E4%B8%8A%E4%B8%8B%E7%8F%AD

 

【浩波老师】

我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其中一位律师表示,从法律层面无法禁止这种情况,但可以从道德层面进行制约。然而,我个人认为,坐轮椅是一项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权利,而并非仅仅是残障人士的特权。轮椅不仅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也为所有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

当然,有些残障人士朋友会担忧,使用轮椅的人增多会侵占真正需要轮椅的人的资源。然而,我忍不住思考,当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轮椅,是否会反过来促进无障碍环境的改善呢?没有机动车,就不会有机动车道,反之亦然。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日常生活中使用轮椅的人越来越多,那么这会不会推动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呢?

我注意到,很多在这个领域中的朋友认为无障碍通道和轮椅只属于残障人士。然而,我认为我们这个群体反而需要去除标签化。轮椅是一种针对环境的出行方式,而并非我们这个群体的特有标签。例如,如果我无法行走,轮椅就是我的主要出行工具,但对于社会来说,轮椅出行也是社会可以选择的出行方式之一。当我们不再面临那么多的出行阻碍时,你可能会说我是走路出行的,我是坐轮椅出行的,仅此而已。

因此,作为无障碍环境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我们应该持有包容和开放的心态。我们不应该将别人的尝试看作是抢占资源,这反而会不利于相互间的包容。

延伸阅读:
 
《轮椅女孩赵红程的“无障碍”话剧:我让你感到紧张吗?》

 

 
体验完了,然后呢?法律让每一个人可感还需要更多来自大众的倡导
 
 

【紫椰】

如何让更多本来不了解残障议题的人,开始通过残障体验,愿意慢慢接触这件事呢?而且不仅仅是一个玩乐的态度,而是以更具反思性的状态来体验残障过程,而后找到自己的角色做成一些改变。这当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无法仅靠一次体验就能达成的,想听听老师的想法。

 

【浩波老师】

你不能期望每个体验过的人都能扮演什么角色。实际上,99%的人可能只是停留在认知上的突破,但即使只有1%的人认为他们可以深入投入资源整合,那也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例如,如果有十万人,只有1%掌握资源人,愿意进行资源整合和输出,那么这个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我们的目标是将这件事推广到全国,以扫除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盲区。

 
图片
同学们在“轮椅上的半天”体验活动中遇到不同障碍
比如需要他人帮忙把轮椅抬上车、在坡道上摔倒等等

我们在推广之余,还与专业院校进行了深入交流。我们与深圳大学法学院进行了沟通,让法学学生们先进行残障体验,然后结合他们的专业知识,从法律层面与相关主管单位进行沟通和宣导。在法律层面沟通完成后,很多人可能会问,如何进行建设呢?这就涉及到与建筑学生的深度合作。我们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建筑学院进行了深度合作,在体验活动中融入无障碍环境测评,让学生们切身感受现实生活中无障碍服务的现状,记录发现的问题,然后由他们提供更切实的解决方案。

以上是第一阶段,由于学生是流动的,我们希望培养更多有生活经历的残障小伙伴成为能够输出整套无障碍规范的业内专业人士,这是我们后续的目标。

我想起一个有趣的例子。曾经有两名记者来参与轮椅体验,花了整个下午参加我们的活动和无障碍测评,但她们后来告诉我:“波哥,我有大量很多东西想写,但报道发不出来,领导不理解这些事情。”也许她们写出了很多不太正面的真实感受,而领导无法理解这些感受为什么会发生。但我相当能理解,我们日常中这种情况见怪不怪了,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产生共鸣的,反而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我依然希望,有一天能邀请级别更高的领导来体验无障碍出行,由他们来发出一些呼吁,这样一来,资源的引入会事半功倍。

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其实全部是为了发现问题,而后需要解决问题。在这个链路上,大家有各自要扮演的角色。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残友这个群体的事情,而是社会的、跟大家切实相关的事情,需要社会所有力量进来群策群力来共同解决。我们提供的是一个真实场景窗口,让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人都来真实感受,感受和自己的关系。
 
 
对未来的期待:无障碍领域的建设欢迎更多不同障碍体验加入进来
 
 

【紫椰】

老师最后还有什么想说的话吗?

 

【浩波老师】

我经常告诉参与活动的学生,无障碍环境可以成为他们未来关注甚至选择的一个职业领域。目前这个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大量的机会。而无障碍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工具设计,我经常和哈工大的学生说,他们通常在研究如何制造飞机大炮,这些固然重要,但他们也可以尝试关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工具设计,这些民生工程同样重要。

此外,我还希望让更多人加入残障体验活动,甚至发起自己的体验活动,比如黑暗中的半天、手语中的半天、自闭症的半天等等。如果全国各地都有这种体验场景之后,大家或许就能够更好地理解残障者与普通人一样正常地生活。我经常跟别人开玩笑说,我们没有什么高低贵贱或是可怜与否,只是需要的是不同的多元化环境支持而已,当大家对残障有了真正的理解之后,才有可能达到越来越多的尊重与平等。

 

「不同TALK」是一档关注多元融合话题的对谈节目。在第二季里,我们的关注点将转向残障与其他议题和行动方式的边界。尝试去追问,不同群体之间相互看见并理解的可能性在哪里?

我们希望以此节目为切入口,邀请更多在各自领域对多元融合、残障议题感兴趣的伙伴加入进来,促成更多的对话。 

如果你对这档节目感兴趣,或是有更多希望跟我们分享的话题,请联系:ziye.chen@inclusion-factory.com。

 

 
如想了解本期的更多内容
请听完整版音频 ↓

 

 

图片来源:
https://www.takefoto.cn/viewnews-1972862.htmlhttps://m.yunnan.cn/system/2022/02/28/031945371.shtml

https://bathmakeoverar.com/wheelchair-accessible-walk-in-batht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