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辅导员:为成长,而不仅仅是为成功
「不同TALK」是一档关注多元融合话题的播客,围绕议题连接行业伙伴进行探讨与对话,向同行者或想要入坑的新鲜人分享实践中的思考和经验,陪伴更多在残障领域行动的人。
图述:三个图标的动图,第一个是话筒,第二个是一个人在推一位坐轮椅的残障人士,第三个是对话框。
🔗在上篇推送中,我们和曲卓聊了她作为非典型就业辅导员的职业路径。
下篇我们将继续聊就业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挑战及从业者的感受。
📉就业周期低谷,就业辅导员还可以做什么?
📏支持成年心智障碍者就业,和他们的家庭该建立什么样的边界?
💥行业太小,从业者“势单力薄”怎么突破?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对就业辅导员的定义,而是从一位从业者的经历中,找出可以参考的经验、路径。
嘉宾&主持人
01
就业辅导员
一个综合性的岗位
就业辅导员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岗位。我们在他上岗之前要到企业去做企业环境的评估,包括工作内容、支持环境,包括交通环境、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拆分这个工作哪些具体的任务是适合心智障碍者的,哪些可能需要做一些微微的调整,就业辅导员要给企业提建议。
这些职能往往综合在一个人身上,分不开。在密集支持阶段,随着心青年工作的开展,他还是要不断地去动态评估这个环境和他的适配性,他的工作任务,他是否能够达成这个目标?如果说他达不成,是从他这一端做调整,还是从企业环境这一端调整?就业辅导员在现场是能够收集到一手信息的。
可能在他上岗之前,我们去开发岗位的时候,可能可以把这一部分剥离出来,有专门的同事来做,但是你真的到岗位上了,对岗位的再设计和优化就需要在现场做判断。
考验的是职业敏感性。比如说这个心青年,我们给他列好了工作日程表和工作流程之后,他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他是不是能够依照着这个流程表一步步进行?还是说他中间会断档?可能这个工作是五个步骤,他中间就会漏掉一个,他就只能记住四步。
这种情况之下,就业辅导员要分析,他是什么原因会漏掉?是他偶尔大意了,还是说他就没有意识去看流程?是因为他不愿意看一步做一步,他很着急地完成目标?还是说他就不是通过视觉来接收信息的?他可能是靠听觉接收信息,或者是他在体验中去习得这个技能。
和企业的协作也完全是个性化。有的企业非常好,从他管理层、企业的战略制度一直到员工,每一个人对这件事情的认同都是高度的一致的;有的企业可能管理层很支持,但是具体部门的人和心智障碍者互动的过程当中,他觉得难度很高;也有的虽然企业很配合,但是心智障碍者的就业意愿,他的自我管理、情绪波动可能和这个环境不适配。
就业辅导员要变换不同的支持方式来解决问题,最后找到最优的方案。
图述:曲卓在心青年上岗前为企业数名员工做融合就业培训
02
当就业遇上
社会经济周期的低谷
我觉得不管是残疾人就业也好,还是普通人就业也好,整个社会的经济脉络就是周期性的。
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我们就多做一些上岗支持,让他们有更多就业机会;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我们就一起练内功,在他们的就业意识、职业素养、自主生活等等这些方面的能力多做一些提升。
对于特殊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学方向上,学校不断地去优化课程、扩充职业样本、与企业社会组织合作优化教学。
企业虽然不能开放更多面向残障员工的岗位,但是他可以接纳我们去做实习、见习、参访体验或者志愿服务的互动,让他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心智障碍伙伴。
如果大家看待这些残障伙伴的视角能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先进,那么将来促进心智障碍伙伴进入到企业就业,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在等的过程当中,也不仅仅是心智障碍者在等,企业也在等。但是在等的过程当中,如果大家还是用一个积极的态度去建设,为将来转机的到来铺设道路,我觉得这个还是可以预见得到的一个转机。
如果说只是心智障碍者在做努力,企业不做努力,社会不做努力,包括家长不做努力,可能这就是停滞不前的。一定是多利益相关方大家一起去努力做准备的。
图述:曲卓在与企业负责人签订服务协议
03
为成长
而不仅仅是为成功
对于我来说,支持他们上岗和支持他们实习,差别只在于他是否拿工资。但是其实我做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可能我给他开拓的是一些志愿服务的岗位,就是不要钱我们就来干活,你只要给我们这个机会。
虽然说我们在做融合就业,但是我们的长期目标不只是就业本身,不是就业了就是成功了,我们的服务就 OK 了,而是把它放在全生涯的这个角度,就业是他人生的一部分,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就业可能提升他的生活品质、生命品质、幸福福祉和个人尊严。
图述:四个人依次站着,分别在搬运盆栽、拿着餐盘,搬运快递包裹,拿着拖把拖地;人物上方有四个圈分别写着生活品质、生命品质、幸福福祉和个人尊严。
在这个角度讲,我们是为成长,而不仅仅是为成功。不管是实习也好,还是真实的就业也好。他有成长,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融爱融乐是一个家长组织,我觉得家长也是希望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的。
04
和心智障碍家庭的边界
和家长也是有边界的,但是这个边界不像斑马线、红绿灯一样那么分明。
通常的边界就是就业辅导员支持工作上的事情,家长支持生活上的事情。
比如他这个在企业范围内的工作任务、他和同事之间的交流、他和企业之间签订的各种合同协议之类的,就业辅导员来支持。
图述:一位同事正指导心青年操作熨烫机
为了保障他能够更好的工作,比如要准时上班、要从家庭里面准时出门、要保证他上班前一天有一个良好的休息,这些可能就是生活的部分,家长要更多关注;包括他下班之后,如果不管是情绪上还是体力上,他比较辛苦,可能家长要做一些宽慰与放松、疏导这方面的事情,包括他日常的休闲娱乐的安排。
是有这么两块,但是还是有互相交叉、互相支持的部分。
比如金钱管理,是我们在他上岗之前,在就业转衔培训的阶段,会讲到的一个议题,但是他使用金钱可能更多的是在生活当中,他在工作当中只是赚钱,那么他花钱的这个部分就是家庭这一边在主导去支持的。
如果家长跟就业辅导员反馈,孩子现在工作了之后把工资卡攥在自己手里,把密码改了,家长不知道。可能就业辅导员就会出面做他的工作:“你都已经上班了,你对于家庭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的,你怎么可以把你这一个月两三千块钱全都放在自己的微信里随时想花就花,而且你在家里边吃,在家里边睡,你都不交饭费的。”还是要做一些这样互相配合的工作的。
包括在工作操作当中一些纯技术性的,比如说精细化动作,我们也会提供支持。有一个做保洁的姑娘,她总是系不好垃圾袋。这个动作我们就要告诉家长,在家里边要督促她多练习,教她我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大家配合。所以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我只支持就业,而是大块的分工有这么一个方向,但是还是有很多协作。
也会出现越界的情况。比如我们有的就业辅导员看到心青年孤儿寡母的就被感动了,就觉得太可怜了。然后妈妈年纪也大了,然后辅导员头脑一热就会说,以后你要是不在的话,他就是我儿子。这个案例之前发生过。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上班之后还是觉得不太放心,他能不能干活呀?有没有人什么欺负他?就去企业趴着人家窗户看着他孩子工作,这些都会有。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及时去沟通。也都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还都能协调的了。
图述:曲卓在为就业转衔心青年的家长培训
05
行业太小
从业者孤独
我们在推动这个行业不断地去向外延伸,我们也看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现在致力于搭建整个心智障碍者就业的相关方的一个支持链条,去推动和特教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企业的合作、和同行组织的合作。
就业辅导员核心的专业技术,已经梳理得很明确了。这种所谓的综合能力和敏感度,就是在密集支持阶段对于各种案例的梳理总结出来的。像我们现在已经有90多个案例了,理一理还是会有些东西的。
图述:融爱融乐18年发布的案例故事合集封面,图片上方是一位正在工作的心青年,下面是融爱融乐的logo和手册名称《天生我材必有用——心智障碍青年支持性就业案例故事》。
现在我们每个月会进行一次案例研讨。把我们过去的案例包括现在的案例,每个月拿出来一到两个做梳理。我们会先从内部开始,先做出一个框架来,然后慢慢地邀请更多的同行来参与。
我觉得大家首先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基于心智障碍伙伴他们将来的就业。和特教的合作点是,老师教完了学生,他也希望学生有个出路,辛辛苦苦教了十几年,学生毕业之后回家,老师是很有挫败感的。可能学校对于他们没有这个 KPI 的要求,但是老师自己的心血还是希望能够有一个最终结果的呈现的,他也有这个意愿,有这个目标,有这种情怀。
所以今年融爱融乐展心计划就是致力于去搭建这样的一个心智障碍者就业的一个全链条的系统。
我们联合全国六个城市的特教学校,一起去推动以心智障碍者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课程优化、职业样本的设计。
基于这个目标,特校老师之间就有了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有了和我们就业辅导员之间的合作契机。把我们在就业当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学校,学校也能把他们这个优质的课程带给心智障碍的学生,她们毕业之后我们也有更好的“生源”来就业。
借着这个平台也可以搭建校企合作的机会。比如企业可以在心智障碍学生在职高阶段的时候就进入到特教学校里面,加入和职场相关的教学培训,让心智障碍者能够在职业学校这个阶段,就能够了解工作现场的实际情况、规章制度、工作模式、职业素养这方面的一些要求,更有实感。
图述:曲卓参与青羊区第一届心智障碍残疾人就业辅导员培训班开幕仪式,与特校校长和当地一机构理事长签订合作协议。
06
助人者的自我意识
我们就业辅导员团队是一直到去年前年才有专业的社工背景的同事加入。对于助人者这个角色,在认识这个社工之前我们都没有感觉的。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做这个工作是个助人者,不知道。我们觉得就是一份工作,就支持他们上岗。我们从最开始学的时候,学到的就是,我们是支持者。
融爱融乐比较注重团队内部理念的高度统一。可能其他的一些企业、机构,大家要是组织团建的话,可能就是吃吃喝喝,融爱融乐团建是真团建,我们每个月都会有团队的学习。
图述:融爱融乐的团建,10个人围坐在一起讨论。
从小我接触的教育都是灌输式的。来到融爱融乐之后,我接受了这样的一种新的方式,我觉得我很舒服。不管是我给别人讲,还是别人跟我讲,我都觉得我消化吸收的效果都会更好。而且在这个场域中,我觉得我受到了充分的尊重,这种感受是非常好的,很友好的一个氛围。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也一点点学会了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平等。虽然说平等、尊重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了,但真正理解它、能够把它做出来,可能是来了融爱融乐之后我才做得到的。过去对于尊重这个词,我更倾向于恭敬,恭敬是对权威者一种敬重的态度。但是随着在融爱融乐工作的深入,我觉得尊重就回归到了对于生命平等这一层次上的体会。
编辑| 王丽、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