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个红灯,我跑了三年,因为他是我的儿子

为了全面了解中德融创工场的员工,我们特别策划 「心故事」系列,向大家展示和分享他们的故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家属访谈,了解员工的发展过程和家属的心路历程。希望可以以此呼吁更多人尊重理解心智障碍人士,为心智障碍者家庭提供帮助,让心智障碍家庭不再孤单。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德融创工场员工姚圣洁和他的父母。

拒绝隔离拒绝“圈养”

2003年,姚圣洁被确诊为自闭症,那年,他3岁。


世上并不存在一开始就很坚强的家长,姚圣洁父母也很难接受这一事实,带着问题成堆的自闭症孩子生活,必须要跨越一个又一个壁垒。


而姚圣洁父母要跨越的第一个壁垒,就是照顾多动的姚圣洁的同时,主动想办法让亲属,让朋友,让周围人理解和接纳姚圣洁,姚圣洁爸爸甚至放弃工作带姚圣洁去南京,在当地培训机构做了半年康复,就想让他可以和正常小孩一样生活,而不是被隔离起来。


后来在昆山的一所特殊学校上学,眼看着姚圣洁要毕业了,要步入社会了,那毕业后的姚圣洁还能去哪里呢?

工作,对于很多自闭症患者来说,是道难关。姚圣洁成年后,姚圣洁的父母通过朋友的介绍,来到了中德融创工场,今年20岁的姚圣洁,已经在中德融创工场工作2年了,成为一个可以独立工作的人!

从零互动到主动社交

从南京回来后,姚圣洁爸爸在昆山开了一家汽车维修店,以承担家庭的部分经济。


刚开始一年姚圣洁跟着爸爸在店里,不搭理客人,不和别人沟通,封闭在自己孤立的世界。

“ 自从姚圣洁来到中德融创工场后,他的性格完全变了,他开始主动和别人交流,当我在店里和客户在聊天的时候,他主动做起自我介绍,还和我的客户说自己是做弹珠、做塑料球的……我们一家人都很震惊。”姚圣洁的爸爸说道。

不管是爱心学校还是培训机构,姚圣洁始终处在一个被动的,被安排的状态。但是在中德融创工场,姚圣洁从学校走到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人际交流的增加,一步一步的成长,最后能完全胜任工作,姚圣洁的自信心变强了,他开始慢慢的打开自己。

姚圣洁的妈妈说:“姚圣洁上班前,在家里关系最好的就是爸爸,从他上班后,他竟然第一次主动叫我“妈妈”,主动亲近我,主动和我提要求,现在在家里也愿意帮我分担家务,洗碗晾晒衣服等等,他是个聪明能干帅气的小伙子。”

姚圣洁的成长进步,主动社交,让全家人的心态放平了,之前凡是都要围绕着他,如今悬着的心放下来了。姚圣洁的父母表示一份工作的收获远远大于从政府领到的残障补贴。

信心、耐心、恒心缺一不可

 

除了运营店铺,姚圣洁的爸爸还要负责每天接送姚圣洁上下班,他说道:“105个红灯,来回一个半小时,我跑了三年,现在闭着眼睛都可以在脑海中画出路线。”

当我们问道是什么让他坚持每天30KM来回接送,他是这么回答的:“因为他是我儿子,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哪怕是几百公里远,我们也愿意送他来中德融创工场。”

陪伴心智障碍者,对一个家庭而言是场没有终点的持久战。他们需要足够的信心、耐心、恒心,去给予心智障碍者鼓励与帮助。